「艺术创作是否应该接受审查?」是21世纪备受关注的主题之一。

一部分当代创作者主张「创作自由」和「艺术去政治化」,然而历史表明无论何种文明,人类从未实现过他们的理想。更加有趣的是,许多影响力巨大的哲学家和艺术家当中,极少有人拥护和主张上述观点。

成长在昭和时代,成名于平成年间的商业漫画家植芝理一,其创作经历恰好反映了日本创作审查的凶猛与双重标准。


90年代初,无数日本漫画从业者身处「宫崎勤事件」的阴影之下。日本当局严格限制可能涉及到「鼓励恋童」的作品。尽管,刚出道不久的植芝理一主要创作元素是宗教符号,但是题材涉及未成年人恋爱,不得不多次否定恋童癖质疑。

宫崎勤事件:1988年~1989年发生于日本东京都与埼玉县,案中罪犯宫崎勤先后绑架、伤害及杀害四名年纪介乎4—7岁的女童,然后拍摄裸照猥亵、奸尸、吃尸、饮血,幻想吃掉女童后会令死去的爷爷复活,几个月后被害女童的家属都收到一只纸箱,里面放著被害女童的骨灰,犯案过程甚至被拍成录像带作为他个人的收藏品。当警方在宫崎勤家中搜证时,除了发现大量的幼童系性爱、虐待系漫画与同人志之外,还有接近6000卷的惊悚恐怖片、动画、特摄片。

2001年,宫崎勤事件在日本的影响力逐渐消退,日本当局放宽了涉及恋童癖的创作(不包含电视放映)。然而新的枷锁又出现了——限制暴力行为和政治隐喻的表现。受此影响,植芝理一新作《梦使者》的动画改编被迫放弃原作故事内容和部分设定。

堪称最讽刺的改编是对「人民帽」进行去政治化处理。

《梦的使者》模糊符号

事实上,日本创作审查制度在90年代就接近成熟了。

当面对类似「人民帽」的政治符号时,会想尽办法去政治化和模糊表现;当对待象征军国主义的「帝国军旗」时,允许叠加不良因素。在当时的读者互动机制下,相当于鼓励未成年人读者临摹投稿。如此这般双重标准,长期贯穿于日本创作史的长河。

出版物参照


后续的创作审查则愈发严厉。

2004年起,宗教符号的展示受到限制。作为道教符号的太极图需要进行微调才能加入漫画。2012年,《谜样女友X》动画则进行了调色处理。

《谜样女友X》模糊符号

综上所述,日本的创作审查一直无比严苛,且一贯奉行双重标准。那么,为什么很少见到日本创作者通过国际社会表达抱怨和不理解?其实道理也非常简单:商业创作是一种经济活动,没有任何一种经济活动不受权力管控。

目前国内读者对于创作审查的困惑,一半源于读者的视野不够宽泛,另一半是长期接受发达经济体审查制度的驯服,沦为了文化奴隶。历史不断教育后人,某些人高举自由的理念只是为了利益最大化。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用,请随意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