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是用于社交的手段,词汇则是具体的工具。对于集体而言,词汇具有建立在经验上的辨识度。而对于个体而言,应当百无禁忌。不然,个人必将患有精神性的失语症。
2.随随便便的反思不可推而广之。本文正是众多“随随便便”的反思之一。
一、互联网日记的本质是“私小说”
目前社会非常流行“哪有正经人写日记?”,这含有群众智慧的经验性总结,却也有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革命烈士与政客日记的可信度就不能混淆。革命烈士面对惨烈的战场,精神压力极大,日记内容多为儿女私情与信仰表达,更重要的是他们无法预设日记公开的可能性;而政客一开始就活跃在人们的目光中央,他们完全能够预知到日记公开的那一天。
以上针对传统日记,那么互联网日记呢?互联网技术的现状决定了用户毫无隐私,因而具备互联网常识的人不会默认互联网日记是非公开的。
诚然,或许有少数人愿意曝光真实的自己。然而,扪心自问——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始终无法以绝对真实为前提创作互联网日记,我更愿意把互联网日记当作“私小说”看待。尤其是这种角度有利于汲取他人的有益表达,又避开那些精心编制的语言陷阱。
二.对立源于分工,而不自由源于私有制
对立源于分工:
马克思所说的导致社会对立的分工,主要是指“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分工。分工是私有制的原因和存在条件。
马克思认为最大的一次脑体劳动的分工表现为城乡分离。在这种分离中,人屈从于分工,屈从于被迫从事的活动,一些人变为“受局限的城市动物”,另一些人变成“受局限的乡村动物”,丧失了人的自由。
……
“在大工业和竞争中,各个个人的一切生存条件、一切制约性、一切片面性都融合为两种最简单的形式——私有制和劳动。”分工本身就包含着劳动条件、劳动工具和材料的分配,从而包含着资本的“分割”,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分裂,“分工越发达,积累越增加,这种分裂也就越剧烈。”
马克思认为:只有占有现有生产力总和,无产阶级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才能达到自主活动,才能获得取得自由的条件。
不自由源于私有制:
财产私有的条件下,人的自由遭到否定。
否定的力量是异化劳动。异化劳动的表现为劳动的对象作为异己的存在物与劳动相对立,劳动成了人“外在的东西,不属于他本质的东西”。原本体现人的自由生命活动——劳动,在资本和劳动分离和颉颃的条件下,“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幸福,而是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因而人的自由化为乌有,工人只有在运用吃喝等“动物机能”时才觉得自己是“自由活动”,而在运用“人的机能”时却觉得“自己不过是动物”。异化劳动把“自我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人的不自由呈现为自身的活动替资本服务,受资本支配,处于资本的强制与压迫之下。
马克思认识到:恢复人的自由,关键在于废除私有制。
以上摘录于王沪宁主编的《政治的逻辑》,这本书可以说令人全方位的受益匪浅。2012-2021年发生了很多对立,很多的不自由,很多的渴望。
今年流行的“不要给人添麻烦”看似源于日本,又没有这么简单。沿着私有制道路发展出来的社会经济,自然而然就会导致人情淡漠。无论是深受天主教影响的欧美,还是儒家传统颇深的新加坡,还是各方折中的日本,都出现了高度评价独立与个人主义的风潮,且深受低生育率的困扰。“政府只能提供物质条件,情感上的问题谁来调节?”可能是我们这一代人无法回答的问题,“除了性爱外,人类社会应该保持怎样的情感?”
至于对立与不自由——国外的归因偏向于“中国崛起”,而国内相信这是“经济危机”带来的深度影响。从任何角度前者都毫无道理,倒是后者越来越呈现真理的迹象,尤其是2020年的疫情已经证明:当科学规律亮出无情獠牙,失去正确认知的人类只会自我毁灭。
所幸,身处在非资本主义国家,能够阅读到无数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性阐述,否则我可能也是美国众多溺死在虚无主义之下的无数普通人之一。
三、政治发展自下而上,大利益集团必胜
在历史上,任何一个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都是以维护自身利益为主要内容的。因此,当他们的阶级利益的实现程度受到限制或者面临危机时,他们自然会去改革现实政治形式,从而推动政治发展。但当他们的地位已经巩固、利益实现有保证时,他们往往陷入反动,或把现实的政治生活原则和方式说成是永恒的。
…… 在阶级对抗的社会,“一切阶级运动本身必然是而且从来就是政治运动”。而政治领域内的各种斗争,实际上不过是阶级斗争的虚幻表现。
——《政治的逻辑》
这段基本可以回答两个问题:人民为什么必胜?无产阶级在什么条件下取得胜利果实?
其中,人民必胜已经被历史很好的证明了,没有统治阶级能够失去人民支持实现江山永固。
那么,无产阶级在什么条件下取得胜利果实?历史也给予了非常具有参考性的答案:在强有力的领导下,纪律严明的组织中。
“一个社会的政治过程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插一杠子,如此这般,社会的政治过程会失去统一性”,无组织无纪律将难以长期而有影响力的介入社会的政治过程。并且,大利益集团总是会胜出,压过小利益集团。以美利坚的实践来看,在众多运动里只有女权真正获取了权利,而lgbt群体并没有获得实利,工会则没有遇到任何一个有力的挑战者。由此可见,团结起来的无产阶级注定是最大的利益集团。另外,被统治阶级斥以不文明行动的“暴力”手段,其本来面目是人民在历史上解决分配不公的最终手段。暴力也是天赋人权,不可污名化,更不可剥夺。只不过,鼓吹暴力又会面临着一个新难题:“到底是社会主义为中国,还是中国为社会主义”。对此,我暂时没有答案。
中国确实急需物质文明的发展,不发展则无未来。相对而言,事物发展是不可能真正跳过某些阶段的,不然被国际社会无限复制的美国制度怎会折腾出无数闹剧?因此,建立相对发达的资本市场,是社会主义中国不可避免的历史实践。
俗话说,黎明前的黑夜是最黑暗的。我相信答案会掌握在拥有真正意义全球视野且信仰坚定的先进分子脑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