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剧透,介意勿看!

“商业作品需要遵循商业规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很多创作者不愿意遵循,因为商业使创作行为失去了价值感,创作仿佛一条看不到尽头的生产流水线。其中一部分创作者决意背叛甲方意愿,擅自添加私货,而另一部分具有责任感的创作者则努力探索皆大欢喜的结局,打越钢太郎正是这样一位创作者。

《AI:梦境档案》开发时期决定的三种语言“日语”、“英语”和“中文(简繁)”,确定了剧本必须注重多国文化的融入,多国共同宣发,以在世界主要市场获得商业回报。这样一来,也需要接触到多国籍员工。

然而,绵里藏刀的普世价值观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文明之间的交流逐渐失去动力。

2022年6月23日,续作《AI: 梦境档案-涅槃肇始》发售。正如故事的主要场景“无国界餐厅”所象征的寓意,打越钢太郎追寻着满足不同国家地区玩家需求的创作可能性。


讨好市场的悲剧

《AI: 梦境档案-涅槃肇始》(下文简称《涅槃肇始》)对市场的讨好相当露骨。

出于节省经费的目的,本作选择保留全部的前作场景。但是,保留大量的前作角色则是出于驱动粉丝经济的理由。

承担续作故事核心的主人公之一“莱恩”的设定是美日混血,这显然在回报支持前作的美国玩家。除此之外,明言支持LGBTQ+群体以及指出瑞希(MISUKI)的英语谐音梗“KISS ME”都带有讨好英语市场的意图。

对于中文市场的讨好也不见得完全没有,例如使用中国道教文化设计游戏关卡。当然,本作阴谋论原型也能够使中国人回忆起2018年中国大陆的非法基因编辑婴儿案(可能出于某种顾虑没有直言)。

除此之外,白毛御姐“环(TAMA)”也用揶揄的口吻表达了新中国社会观念,也是当下世界的主流思潮:

保留前作角色、新增养成元素、降低游戏难度、针对不同文化群体设计内容,再掏出一个丰乳肥臀的福利女角色“环”——如此完满的商业策略,难道还有什么值得批评的吗?

然而,正是这种利用量贩巧克力讨好玩家的行为,制造了令人难以忍受的角色塑造。

本作存在两项愚蠢的商业策略。

第一是“玩家圣人化”,所有不利于玩家心境平和的元素都被最大弱化,就像《使命召唤》系列允许玩家跳过机场大屠杀事件一样。与《使命召唤》涉及的事件残酷性完全不同,本作一边宣传多元价值观,一边尽可能弱化多元价值对玩家的冲击(避免玩家不满)。

——顺带一提,《梦境档案》前作是强迫玩家直面残酷选择,通过世界观设定(潜入梦境)最大限度的体验残酷性内容,本是这部作品的迷人之处。

第二是“前作角色登场”,因为角色与故事相辅相成。剧本这种强调矛盾冲突的文本,对不重要的角色不会预留多少展示空间。为此,身为专业编剧的打越钢太郎选择操控故事的时间。经过六年的变化,前作角色以成长后的样貌登场。这样一来,角色的性格和职业都可以根据故事进行调整。

可是,一套商业策略之所以愚蠢,正是因为它带来了太多无法解决的问题。例如新玩家不熟悉前作角色,所以需要重新介绍和塑造角色,这就会出现故事节奏拖拉的问题。另一方面,介绍和塑造新角色的叙事空间被迫压缩,还会带来角色性格扁平化的问题。

对擅长作品比较的前作玩家来说,很容易得出“续作的角色塑造不如前作”的结论。事实也是如此。


无度的少女内核

事实上,女人根本不存在什么本质、特性、性格特点,她所有一切外在表现都是镜像,都是被男人赋予的形式(她自己也希望如此),不是源于自身。

——奥托•魏宁格《性与性格》

奥地利哲学家奥托•魏宁格(Otto Weininger)所表述的观点,非常适合形容日本的“少女文化”。目前来说,少女文化就是这样的怪胎——女性角色不过是男性的镜像,而且她乐于如此。她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勾引男人,无论是服饰还是职业的多样性都是为了服务男性的审美需求。

日本的男性向作品灵活使用日本起源的“少女文化”,实在无可厚非。然而,《涅槃肇始》的问题是故事内核也随之起舞,采用了“英雄救美”的故事模板:一位有犯罪前科的男性追求资产阶级女性,不得不对抗她的资本家父亲。剧本并不重视塑造这位被追求的女性角色,而是给这位有犯罪前科的男性安排了“梦境关卡”,展示他的金盆洗手、改过自新以及对新生活的渴望。显然,这位可怜的资产阶级女性也不过是男性步入新生活的证明而已。

故事内核的堕落使得《涅槃肇始》面目可憎。当故事没有围绕亲情和友情进行叙述时,每一个女性角色都成为了性欲的释放对象,连前作角色也不例外。与其说这是在讨好玩家,不如说是否定玩家的审美能力。

仿佛是为了掩盖故事内核的丑陋,本作高举着支持“LGBTQ+”、“肢体残疾”和“宗教”等少数群体的旗帜。但是我不得不指出它的虚伪之处——支持LGBTQ+群体,却没有LGBTQ+群体的故事;声援肢体残疾,却使用青春永驻的理想模板;肯定宗教信徒,却到处都是宗教作恶的例子,用宗教符号暗示人性的扭曲。这种做派形同两面三刀的自由派(Liberal)。

老密西西比的人们,都该羞愧地低下头。
我不知道他们的脑子是怎么想的,怎么就不看看Les Crane的进步节目?
但你要是让我的孩子和黑人小孩一起坐公交,我就让警官把你拉进黑名单。
所以爱我吧,爱我吧,我是个自由派。

—— Phil Ochs《Love Me, I'm a Liberal》

以最大的善意为《涅槃肇始》进行辩护,那么就只能是缺少足够的叙事空间深入探讨,只是一味想着如何讨好市场,对于升华故事内核却无能为力。前文提到,本作因使用愚蠢的商业策略而影响了故事节奏和角色塑造。实际上,一旦故事节奏和角色塑造受到负面影响,叙事空间自然也会受到负面影响。

本作的主题曲《Half to Whole》更加讽刺。女性成为了待拯救者,歌词情境表达了“缺少了男性的女性是未完的一半”,这在提倡女性解放的时代背景下,使我感到不可思议。

没有男友不痛不痒
逞强好胜的少女兵器
横扫千军 绰约勇姿 Charmin'
其实只是爱哭鬼、脆弱、Heart
暗自哭泣Mute……

冲啊 奋战吧 女孩们!
划破黑夜 飞向天空
毛头小子们,跟得上吗?
少了你,我只是未完的一半。

——《Half to Whole》

关于“魏宁格”的相关补充

笔者注:魏宁格所提出的“性别构建观”具有启示价值,指出了性别的生物学与社会学概念差异。除此之外,他的歧视性观点“女人除了性欲什么都不是”也揭示了男性中心主义的内核。

但是,魏宁格无疑是臭名昭著的男权主义者。为魏宁格辩护的读者,往往容易忽视他自己提出的观点:“的确,女人所缺少的很多素质,即使最平凡的普通男人也很少有不具备的。在很多男人身上,还会频频发现女人的正面特性(如果说女人也有正面特性的话)。我们已经表明,世上有些男人变成了女人或者一直就是女人,却从没有女人能超越自身某种有限的、没有得到特别提高的道德或智力水平。”

更好证明魏宁格思维误区的方式,就是引用他对中国人的预测:“换句话说,我们发现,世界上一些国家和种族的男人,虽然绝不会被看作属于性别的中间形式,却与我论述的男性素质的理想相差甚远,而他们的存在也似乎严重地动摇了本书提出的那些原理(确切地说,它们是本书所依据的全部基础)。例如,中国人像女性那样毫无内心渴求,不具备做出任何努力的能力,应当怎样看待他们?人们或许会不得不认为所有的中国人都带着女人气。中国男人留着传统的长辫子,而他们的胡须却留得最稀疏,这种状况至少不该仅仅被看作全民一时的兴致使然。”

本文引用魏宁格的论述只是为了注释情况,没有任何肯定的意思。


可圈可点的翻译

《涅槃肇始》的译者坚持了中文语境优先的原则,例如瑞希(MISUKI)的英语谐音梗“KISS ME”,被转换成了中文谐音梗“喜泪”。对于翻译,我是比较满意的。

不过,也有一些不那么坚持,例如日语谐音是“内裤”的三色堇就采用了直译。

“胖次”已经是中文玩家熟悉的梗了,所以译者可能觉得没必要翻译。

倒是我进一步联想到了“请让我看你的花瓣”?!

当然,也有不得不采用原文的翻译。这里对非日本本土玩家来说,都很有理解难度。理解译者直接采用原文,因为是必要的。

无端联想

一个无端的联想(可怕)



结语与思考

我对《涅槃肇始》的评价很低。究其原因是我很喜欢打越钢太郎的《AI:梦境档案》,甚至远胜于他的《极限脱出》系列。

尽管主题曲《Half to Whole》的歌词很差劲,我也很喜欢它的旋律。如果只是通过图片欣赏角色设定,我都喜欢得不得了。可惜,因为作品的故事内核,使这一切就像日本推理作者折原一的《冤罪者》所讽刺的“人权主义者同情罪犯是因为他们关在牢里”一样。

这次我进行了反思:

难道《梦境档案》系列本来就是“男性向”作品吗?

几年前,有很多热爱《梦境档案》的女性玩家。但是在游玩续作时,她们(我所熟识的)经常感到尴尬,甚至差评。

无论如何,我从未将《梦境档案》当作男性向作品。国内有很多喜欢植芝理一的女性读者,我们坚信男女通吃的创作范式仍然充满生命力,只要超越形式偏见,拥抱深刻的主题。2019年,《AI:梦境档案》给了我这种感觉,如今它熄灭了。

《涅槃肇始》有一个调侃昭和偶像“过于完美”的冷笑话,遗憾的是本作正是它所讽刺的对象。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用,请随意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