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天气很热。
因为很忙碌,所以这次就不输出太复杂的内容了,干脆聊一些粗浅的,感情方面的事情。
行文很散,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见谅。
倒霉事
去年1月12日在本站发表的《<叙事经济学>笔记》,其中有这么一段话:
如果相关名人因为某件事而名誉扫地,那么无论叙事中的观点是否属实、是否合理,这些叙事都会突然失去传播力。
今年5月份,我在本站发表了《不服输的“二次元”》。结果,该文的虚拟主播事例“冰糖IO”在6月9日遭遇人生滑铁卢,风评跌入谷底,令我有些哭笑不得……
不过,令本站读者直接体会到《叙事经济学》的实用性,也算是一桩妙事?
行业生态
我曾经也提到过“聪明人不会攻击活着的同行”。但是,我还是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说一些真心话。
其实,我并不意外冰糖IO有另一副面孔,但看到有人赞叹“她真的很适合虚拟主播行业”还是会觉得有些无奈。
主播是只论天赋的行业。颜值和声音条件是天赋,技能培训的成果依赖个人悟性,情绪疏导能力更是无从培养,最后不论企业雇佣多么优秀的心理咨询师也没有什么增益作用,该抑郁就抑郁,该疯魔就疯魔。当直播成绩不佳就容易质疑自己的人格魅力,一旦直播成绩有了起色,又要承受来自各方的算计和恶意。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天才?事半功倍是天才的日常,我很认同“强迫普通人与天才共事是职场霸凌”这类观点。最不幸的是,虚拟主播行业里决定胜负的就是运气,所以想要克制自己不去抱怨苍天不公也需要天赋。没错,自制力难以训练,它也是天赋。
作为分支的虚拟主播,本职工作依旧是向市场输送优质的“情绪”,而情绪价值越来越昂贵是总趋势。比如单纯提供快乐的游戏,最初只要做得有趣就能够获得认同。后来,需要通过本地化宣发和本地配音来表现诚意。现在,又要小心翼翼地处理不同性别、政见、理念和消费阶层之间的关系,对复杂意识形态的处理异常考验从业者的才能。对虚拟主播来说,当消费者对纸片人形象的喜爱变成了对演绎者的喜爱,他需要频繁直播;当消费者对实现梦想的憧憬变成了索取恋爱的感觉,他要营造日常感,透露生活琐事;当消费者索取演绎者的认同时,在回应消费者的同时,他的超我、自我与本我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无处不在的割裂感转化为无时无刻的精神内耗。
因为我始终相信精神财富的价值远高于物质财富,所以我不认可物质财富积累至上的理念。也因此,我认为,将纯良的普通人送进虚拟主播行业是一种极其残忍的行为。同样,那些心地过于善良、心思过于单纯的普通人也真的不适合观看直播。
国内的虚拟主播行业明显出现了问题。如果一个行业出现问题,那肯定是中上游生态出了问题。——此处有必要说明我所指的“中上游”是个什么东西。
中上游是指能够强制支配广大劳动者的团体。这样的团体数不胜数,人数有多有少,权力有大有小,经常存在利益矛盾,他们的关系是:要么东风压倒西风,要么西风压倒东风。原本他们的斗争都比较隐秘,人们往往只能接受斗争的结果。但互联网时代来临后,无数人卷入其中,成为中上游群体斗争的参与者。
上图是网络舆情的生产路径。这张图把起点设置为“事件曝光”却忽视了互联网平台的每一笔流量都是定价的。什么会得到关注,什么不会得到关注,都可以通过资本或者权力进行操控,而这就是中上游的本事。
但是,操控也要讲究艺术,再有钱的人也不可能用金钱直接操控一百万以上的群体。因此,必须选择一种节省资金的手段,这时候就轮到话语生产了。
话语的背后是意识形态,长篇大论输出意识形态的效率太低,所以必须转换为朗朗上口的标语。最近在国内非常火爆的“原神怎么你了”,前段时间美国本土提出的“黑人的命也是命”还有很久很久以前的“打土豪分田地”都是话语生产的标语,但他们服务的群体不同,一个是自由的极右翼意识形态,一个反对种族主义的中左翼意识形态,再一个就是推广革命的极左翼意识形态了。
表面上,言语很可能无足轻重,但是围绕着它的禁律很快就会揭示出它与欲望和权力的联系……。言语决不只是把冲突和统治体系词语化……它是人类斗争的真正目的。
——福柯《话语的秩序》
这里有一个问题,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如果一个行业的中上游团体大多缺乏为下游谋福利的想法和能力,那么下游的期望能够变为现实吗?”
好了,科普完毕。总之,我肯定不会去招惹同行的,就只能做做科普了。(哪天我会专门写一篇话语生产相关的文章。)
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不会淘汰卑劣者,而会淘汰一切不适者。既然我们选择了坚定发展市场的路线,那么就要接受它的种种弊端,比方说在分配不公的情况下,创造更多的工具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以伦理道德的名义剥夺暴利者的财产。如果追求和平发展,那么斗争就要讲究方法,而不是动不动就掀桌子,遇到挫折就觉得路线出问题。何况,谁说想掀桌子的就是为大众利益着想的人呢?
很不幸,虚拟主播行业就是发达市场经济里普通人最容易从事的暴利职业。正因为如此,成为虚拟主播不是“好人”的选项。除非无比幸运,拥有在这个行业不必可缺的才能——能经受住惊涛骇浪的自制力。
按照完美的谨慎、严格的正义和合宜的仁慈这些准则去行事的人,可以说是具有完善的美德的人。但是,只靠极其正确地了解这些准则,并不能使人以这种方式行事:人自己的激情非常容易把他引入歧途——这些激情有时促使他、有时引诱他去违反他在清醒和冷静时赞成的一切准则。对这些准则的最充分的了解,如果得不到最完善的自我控制的支持,总是不能使他尽到自己的职责。
……自制不仅其本身是一种重要的美德,而且,所有其它美德的主要光辉似乎也源自自制。
——亚当斯密《道德情感论》节选
话说回来,任何行业都会不断发展。虚拟主播行业正在马不停蹄地进入下一个阶段,这又将产生多少波折呢?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无论如何,祝福每一个从业者。
自制力
很多时候,我对事物的认可都建立在自己对客观规律的尊重,并非心灵层面的共感,也就是常说的“不甘心”。
之所以逃离商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一个nyatoy的小站,就是因为我非常确信自身的自制力触碰到了本阶段的极限。
与流行观点的看法不同,我认为“打破舒适区”是一种谎言。因为人们在生活里是没有舒适区的,大多数情况都是被动的选择,比方说一个喜欢看网络视频的人,他只能去哔哩哔哩、西瓜视频和youtube这些别人已经架设好了的平台,规则是别人定的,交流氛围是别人培养的,和他毫无关系。倘若想要结束这种被动的状态,那就是打造舒适区,尝试用自己的劳动获得成果,观察由心灵层面主导的选择是不是对的。
成长,必须争分夺秒吗?我不知道,但渴望成长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