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文相较于原文已经大幅度删改。

在删改之前,我想要推荐的是《Aqua》、《時の河を越えて…》和《Адажио》三首曲子,分享自己半桶子水的乐理审美。论述它们为什么动听——但是,因为同好身上发生的事情,令我觉得这件事不再具有意义。

由于微博奇葩的操纵,我在极度愤怒之下删改了大部分内容。不知不觉,新的文章已经成型了。而要不要发表这篇新的文章,我拿不定主意。

我一直尊崇“音乐无国界”。但是,它的真实内涵是审美和技巧的无国界,而不是遭到扭曲的“传播”无国界,更不能引申到“音乐家”无国界。

常言道:“书越读越厚,再越读越薄”,如果不去了解历史人物身处的时代背景,如何公正评判他的行为?就像我们不了解朋友的遭遇,又哪来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既然沟通能够化解冲突,那么了解就是必不可少的。

音乐幕后的故事是音乐的注脚。倘若让“音乐无国界”的观点以独裁者的身份压制音乐家,消除音乐家的个性,那么“音乐无国界”的精神就彻底死亡了。

抱着这种担忧,我再次修改了全文,以使它对读者有益。


《Aqua》

《Aqua》的作曲家是坂本龙一,是在海内外享有盛名的日本艺术家。我最近收听的是收录于2021年10月25日的《@0 EP3》的钢琴独奏版。

《Aqua》最初的版本位于坂本龙一1999年发行专辑《BTTB》。

根据乐理常识,任何演奏者都要遵循谱子规定的拍号拍速进行演奏,其中音准是音乐学习期的重中之重。但是随着技艺的精进,演奏者可以适当微调——这也是“同一张谱子同一种乐器却有不同的演奏效果”的根源。

如果有兴趣的话,还可以听一听《Aqua》的其他两个版本:

  • 1999年 《BTTB》钢琴独奏
  • 2020年 《Aqua》钢琴独奏(北京活动现场版)

除了作曲家的身份,坂本龙一还有社会活动家的身份。

2020年《Aqua》版本是在抵达中国北京后献给家长和孩子们的礼物,祝愿他们能够平稳度过疫情。

同年,坂本龙一认为存在“冲绳”和“福岛核泄漏”等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日本举办东京奥运会是一场错误,自己拒绝参加。不仅如此,他在日本当地还参加了不少抗议的集会。

2021年1月21日,坂本龙一公布自己在2014年罹患咽喉癌后,再次被确诊为直肠癌。尽管如此,闲不下来的他又转发起了瑞典环保小女孩的推特评论,认为她不是激进分子。

艺术可以给予我们暂时的慰藉,却绝无可能消解我们的存在。人人都是社会的参与者,《Aqua》记录着创作者的心路历程,它仿佛情绪的旋涡,同情与不同情、理解与不理解、支持与不支持——它告诉我们当代最优秀的艺术创作者们也不曾崇尚过“去政治化”的行为。


《Адажио(柔板)》

《Адажио(柔板)》的作曲家是Валерий Михайлович Халилов,在中文社区简称哈利洛夫中将。

“柔板”形容的是乐曲速度,由于人耳对不同的乐曲速度产生不同的情绪,所以创作者可以加以利用。柔板的拍速节奏缓慢,听感柔和,利于抒情。

哈利洛夫中将出生于1952年的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铁尔梅兹,其主要经历如下:

  • 1963年 莫斯科军事音乐学院
  • 1970年 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海军音乐指挥系
  • 1981年 任职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海军音乐指挥系教师
  • 1984年 苏联海军军乐编排处

2002年起,哈利洛夫担任俄罗斯联邦主管海军服务编排的首席军事指挥。

2016年12月25日,俄罗斯国防部一架飞往叙利亚的Tu-154飞机在索契的航空灾难致使92人全数遇难,其中包括64名以哈利洛夫中将为首的俄军亚历山德罗夫红旗歌舞团的艺术家。

《Адажио》是哈利洛夫中将的经典代表作,其意义不仅是动听那么简单。

在苏联解体之前,国葬音乐采用的是肖邦的《葬礼进行曲》,该曲目寄托了肖邦对波兰起义中为民族解放而献出生命的烈士的哀思。但是苏联解体后,出于各种各样的理由,俄罗斯联邦逐步推动国葬曲目的更换,《Адажио》则成为了不二之选。

除此之外,哈利洛夫中将的母亲是克里米亚人,一家三口于1961年搬家至莫斯科。

2014年,乌克兰认为是自治领土的“克里米亚共和国”公投回归俄罗斯,联合国会议否决公投合法性,不过俄罗斯接受了克里米亚,实质取得克里米亚领土。(注意:欧洲对于自治的认识和我们不一样。例如西班牙王国拥有17个自治区和2个自治市,每个自治区都有自己的首都,所以西班牙的分裂主义者数不胜数。)

自那之后,靠近欧洲的乌克兰西部与靠近俄罗斯的乌克兰东部的矛盾步步激化。接下来的八年时光里,乌克兰以非人道的军事手段袭击东部地区,逼迫就范,而东部民众对于乌克兰的认同感也愈发下降。

《Адажио》的作曲家身世连结着俄乌难解难分的历史矛盾,而创作背景又能唤起中国人对于俄罗斯联邦的复杂感情。《Адажио》曲调优雅悲恸,犹如轻风拂动历史的书页,令人哀叹之余,也令人警醒。


《乡恋》

《乡恋》的演唱者是李谷一,作曲人是张丕基,歌曲发行于1979年。李谷一和张丕基恐怕无须过多介绍,两位都是享誉海内外的顶级艺术家。

解放前至新中国早期,国内音乐界长期存在“土洋之争”,本土和西洋的乐器和技巧,哪一方更优越更进步?双方各执一词,原本的去芜存菁逐渐演变为分裂对抗,一部分留学归国的艺术创作者为了标榜音乐的正统性,穿西装、打领带、“言必称希腊”,以极端的姿态反对本土技术和乐器。1966年后,这场纷争升级到了“社资之别”,本土派利用行政命令打击对手的恶性事件不断发生,国乐发展遭受沉重打击。

改革开放的第二年,借用央视平台的《乡恋》承载着不破不立的精神,吹响了国内音乐界锐意创新的号角。六年后,《西游记》片头曲《云宫迅音》力排众议,不仅融合了本土和西洋乐器,还加入了电声。由此可见,改革开放作为关键一招,确保了国内文艺事业进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时代。

担任作曲人的张丕基回忆:当时创作团队争论到凌晨三点钟,领导希望曲目更有新意。于是,他大胆采用探戈舞曲的节奏,以旧时代无法公开使用的电子琴和电吉他作为配器。在演唱方面也是如此,李谷一使用了离经叛道的“气声”。这种开风气之先的行为,使得《乡恋》一经出世就面临了毁誉参半的局面。直到1983年,《乡恋》登上全国春晚舞台,终于得以正名。

2019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上,《钢铁洪流进行曲》等多首全部采用西洋配器的全新曲目登上大雅之堂,不仅“土洋之争”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落幕,还回应了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军乐配器的历史记忆。

1935年,澳门出生的冼星海离开巴黎音乐学院,回到陷入战火的祖国,积极参与抗日救亡,提出了“内容大于形式”的主张。沿着这段回忆,请读者品读一篇发表于1940年的文章《团结到底》:

“目前的国际形势,是帝国主义战争正向世界范围内扩大,由帝国主义战争所造成的极端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将必然引起许多国家革命的爆发。……抗战的第四周年将是最困难的一年。我们的任务是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投降分子,战胜一切困难,坚持全国抗战。一切共产党员必须和友党友军团结一致去完成这个任务。我们相信在我党全体党员和友党友军及全体人民共同努力之下,克服投降,战胜困难,驱除日寇,还我河山的目的,是能够达到的,抗战的前途是光明的。”

往事如烟,无数维护人类利益的斗士消逝在历史长河,但是维护和平、公平和正义的进步力量从未消失,并且决不会消失。

综上所述,所谓“音乐无国界”的真实意思不辩自明。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用,请随意赞赏